学业导师与学生开展本学期首次座谈会
为帮助学生明确新学期学习目标、解决学业困难,半导体物理学院于5月13日在09817H教室召开本学期首次学业导师座谈会。导师武星通过分析上学期成绩、梳理本学期课程难点,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,助力学业进步。
会议伊始,导师了解了上学期学生成绩整体情况。个别同学在高数、C语言等基础课程上出现挂科现象,虽经补考通过,仍暴露出学习习惯问题。导师强调,高数和编程是工科基石,后续课程会反复用到这些知识,而补考通过只是‘及格’,而非‘掌握’。针对这一问题,导师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强化课前预习,尤其是抽象性较强的课程,需提前熟悉框架;二是建立"问题清单",将课堂疑惑记录下来,定期向任课教师或助教请教;三是组建学习小组,"同辈互助往往能发现被忽略的知识盲区"。
随着专业课程深入,本学期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学生均面临"硬核"挑战。导师通过问卷调查提前收集学生关切,会上针对性答疑解惑。微电子专业的《大学物理》与《电路原理》成为讨论焦点。有学生表示,电磁学部分公式推导抽象,容易混淆物理意义。导师建议以典型电路为案例,对比不同参数下的输出波形。集成电路专业的课程难度更为集中。《信号与系统》的傅里叶变换、《复变函数》的积分留数定理、《固体物理+理论物理》的能带理论等被多次提及。导师指出,这些课程需要数学与物理知识的深度融合,死记硬背行不通。他以《信号与系统》为例,现场演示如何通过"信号分解-系统响应-合成还原"的逻辑链理解抽象概念,并提醒学生,课后多去实验室观察示波器信号,或通过网上相关模拟软件,把课本上的公式和实际波形对应起来。
为持续跟进学习效果,导师建议,学生可随时预约一对一辅导,同时可以联合高年级学长开展经验分享会,以"过来人"视角剖析重难点。
